|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充电问题愈加突出。许多车主不是在充电,就是在寻找充电桩的路上,有时候为了充一次电要排队几个小时。
充电桩的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加强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连续三年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
最近国内成品油迎来“七连涨”,95号汽油价格步入了“9元时代”。在此影响下,不少燃油车车主纷纷选择少开车、不开车来降低出行成本。
同时,油价上涨也刺激着不少消费者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开年来新能源汽车销量明显增加。
即便在春节期间的购车淡季,今年的新能源车销量也非常亮眼,1-2月市场销量同比增长130.80%。
随着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发展,新能源车的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加油站”,充电桩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今天,老师分四个部分给同学们讲解充电桩的行业现状以及投资机遇。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各项政策支持下,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近几年发展势头迅猛。2021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有量为784万辆,较上年同比增长59.34%。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汽车充电桩需求的持续上升。
根据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达261.7万台,较 2020 年新增94万台,同比增长56%。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虽然充电桩市场发展如此迅速,但从车桩比来看,仍然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车桩比是衡量充电桩能否满足新能源车充电需求的重要指标。
举个例子,如果一辆新能源汽车能够配一个充电桩,车桩比则为1:1。这个比值越低,意味着充电桩的供给越充分,充电也更加便利。
截至2021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784万辆,充电桩保有量为261.7 万台,车桩比大概可以达到3:1。按照国家能源局布置的充电桩建设任务要求,到2030年车桩比要达到2: 1。
显然,在新能源汽车高增涨长态势下,充电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充电桩行业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从上面这两张图中可以看出,从2015年开始,国家各部委就已陆续发布各项政策,支持充电桩发展建设。尤其是从2020年开始,充电桩及新能源配套设施建设已连续三年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国家的重视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从上图中可以看到,上游就是充电桩的各类元器件以及所组成的硬件设备。简言之,就是充电桩所需器件和设备的制造商。
这些硬件设备占到了充电桩成本的90%以上。而在硬件设备中,充电模块占到了其成本的50%,是充电桩的核心设备和主要成本来源。
充电模块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元器件——IGBT功率开关。它是一个起着功率转换作用的核心器件,占据充电模块成本的 20%以上。目前国内IGBT市场对进口依赖度还比较高,未来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
充电模块对于充电桩的重要性就相当于发动机对于汽车一样,它的所有设备组件都是为充电服务。我们来看下充电模块的市场情况。
近年来,充电模块市场经过激烈竞争,供应商已是屈指可数,总数保持在十家以内。
龙头企业英飞源的市场占有率为34.9%,出货量多年保持行业第一。近年来,英飞源对后几名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在逐年扩大。
从整体上看,上游环节由于充电设备行业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程度较高,市场目前还处于一个充分自由竞争的状态。
中游主要是充电桩运营,从运营者角度可以分为私桩和公桩。
提升私桩的利用率是当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智能充电网络是解决利用率的有效途径。比如,通过手机App可以在线查看充电桩状态是否闲置可用。
上图展示的是“共享私桩”的功能界面。如果你自己家安了充电桩想共享给别人使用,可以点击“私桩关联”和“私桩管家”。如果你想找附近可以给自己的电动车续航的私桩,可以点击“私桩”这个按钮来查找。
“共享私桩”的优势有很多,不仅电价比公桩有较大的优惠,而且私桩的停车位是免费的,公桩的停车费则比较高。
公桩市场主要是由充电运营商组成。由于充电桩运营的投资成本较大,需要企业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因此进入门槛较高。
这类企业可以占据公共充电桩运营市场份额的75%以上,如特锐德、星星充电、云快充等。
以能源、电网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业的国有企业,占据公共充电桩运营市场份额的20%左右,如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普天等。
以推广新能源汽车为主要目的整车企业,占据公共充电桩市场份额的5%左右,如特斯拉、蔚来、上汽、比亚迪、小鹏等。
我们来进一步分析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以及竞争格局。
从这张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业的前4名企业—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云快充合计占据了74.3%的市场份额,我们也称为行业集中度(英文简称CR4)达到了74.3%,大部分市场份额集中在少数几家企业手中,说明市场集中度比较高。
下游是基于充电桩各类配套的终端应用,目前充电服务费仍然是各类服务收费的主要来源。
企业间激烈的竞争加上用户对充电费用变化的高度敏感,导致短时间内很难给客户涨价,因此很多企业开始探索充电桩+增值服务的模式来提高盈利能力。
例如在充电桩上打广告,增加充电桩附近的购物和消费场景,以及建立充电停车场等。
最后,我们来对充电桩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进行总结。
上游主要是充电桩的元器件和充电设备,简言之就是硬件设备的制造商;中游主要就是充电桩的运营和服务;下游则是充电桩服务的各类配套应用,除了充电收费,还包括广告营销、维修检测以及个人消费相关的服务等等。
1.大功率直流快充的公共充电桩将成为未来主要增量和必然选择
从各地公共充电设施建设运营情况来看,车主们特别是出租车、网约车的车主更青睐短时、快速的充电方式,而直流充电桩就是通俗所讲的“快充”。整个市场情况表明,大功率直流充电桩的增速及占比未来都将继续提升,部分企业也正在将大功率直流充电桩作为未来重点研发的方向之一。
现在充电桩下游某些环节不计成本的竞争很容易演变成低价恶性竞争。增加收入和盈利点才是行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充电桩是车联网的重要入口, 它承载了大量的车主数据,以数据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可以为整车厂商或者出行公司提供较高的商业价值。
3.未来车企自建桩与合作建桩模式并存的运营模式前景广阔
车企自己建桩需要消耗大量的资金,如果能够与运营商合作建桩,能够有效减小资金压力,而且与它合作的运营商还能扩大经营范围、提高营收。
补贴大幅退坡后,对于同级别的车而言,新能源汽车的售价将高于燃油汽车的售价,导致新能源电动车销量会受到影响,进而也就会间接影响到充电桩行业的发展。
制造充电桩的原材料主要取决于电子元器件的价格,而价格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和宏观经济周期状况所决定,因此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充电桩行业发展。
正如刚才在产业链下游的介绍,迫于行业激烈的竞争以及利润的挤压,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寻求充电桩+增值服务的模式了。
目前市场正在研究一种新的换电技术,可以在途中更换电池来给电动车进行续航。除了蔚来汽车在做这个领域,今年宁德时代也已经开始布局研发这项新技术。所以这个新模式对充电桩行业的冲击,也值得去跟踪关注。
|
|